在研学旅行中,行走是主要的学习形式,探究是主要的学习特性,协作是主要的学习模式。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知识呈现的方式方法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单一的也有相融的,但是无形一直高于有形,融合一直高于单一,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分辨、探究、思索、归类、梳理、总结、吸收,最后产生属于自己的能力。
对研学旅行课程来说,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虽说校园内开展的学习活动,也能够创建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活动,但绝大部分全部都是在某种人为的、模拟的情景中进行的。而研学旅行课程将学生们带到现实生活的情景,他们在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中所面对的问题,都有着“原生态”的性质,其学习资源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就是由于这种认识,研学旅行队伍的教师们与培训基地密切联系沟通,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学生们合理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项目,使研学旅行真真正正创设起动手与用脑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和体验的学习模式。
韶山的研学旅行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韶山的研学旅行紧紧抓住了这一资源条件,合理安排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手动实践的学习活动。在当地技术员的具体指导下,学生们动手试着制作陶艺品、扎染制品还有剪纸画民间年画等。在动手的操作过程中,是学生们对民间手工艺的高超技巧、艺术创意还有这些物件中所蕴含的属于当地民族精神追求的真实感受。
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基本知识的抽象与思维模式的形象性两者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像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主题活动,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个动手实践的学习主题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们非常大的学习热情。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在动手实践中,都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强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